經典的旅游線路 難忘的文化之旅
12月20日,由宏旭汽車北京現代4S店與上饒晚報社一同舉辦的宏旭北京現代大美上饒行18站——走進“中國鄉村”婺源自駕游活動如期進行。朋友們紛紛感慨道,這是經典的文化游,也是難忘的一日行。晚報讀者李祖星即興寫詩贊曰:云里梯屋篁嶺莊,大畈名人代代傳,歙硯文化刻石端,朱熹故里理學煌。宏旭牽頭來組團,上饒晚報運作忙,文化旅游時興旺,讀者游人個個歡。
經典篁嶺 文旅之絕唱
當天上午約10點,宏旭北京現代車友與上饒晚報讀者組成的采風團一行抵達篁嶺,順利乘坐索道上達“天街”。篁嶺古村地處群山圍合的陡坡之上,如果步行上山,也不失休閑情趣,然要節省時間,當索道。
索道之下是梯田,田間的油菜花長勢喜人,想必明年春暖花開時節,篁嶺定是一片金黃世界。實際上,篁嶺周邊梯田,現已遍植油菜,今后,到婺源看油菜花,感受令人炫醉的壯觀花海。
一條長約千米的村落街坊,兩邊古建鋪坊鱗次櫛比,有酒坊、木藝、畫室、瓷行、茶莊、特產店等等,也有郵驛,供游人發送記憶的名信片。天街入口處是古村的廣場,廣場周邊古木參天, 是那棵1000年樹齡的古樟樹,吸引著眾人紛紛留影。廣場正對面是婺源民俗文化覽館,這是來客不能駐足的地方。
天街中點有一處官宅“竹虛廳”,始建于明崇禎八年(1635年),原主人曹元功時任知縣。該宅上下兩層,面積200多平米,臨街面全為木雕,圖案精美,突出竹梅主題,令人印象深刻,現已改造為可供游客夜宿的客棧。
天街盡頭是古村制高點“曬工坊”。這是一座三層古建,站在每一層窗前,面前展現的都是一幅經典的“曬秋圖”,那是多少人魂牽夢繞的“中國美符號”啊?!皶窆し弧睒琼?,4平米見方,整個村落盡收眼底,周邊山巒層林盡染,好一派“大曬秋”景觀!
古村內,一條小溪自山頂淙淙而下,在每一處跌落口形成一處“小瀑布”,精致而活泛。令人稱奇的當屬村落內散布的古居名建。如建于晚清的典型徽派組合建筑“慎德堂”、建于清乾隆年間典型官宅“五桂堂”、建于清嘉慶年間的接見廳“樹知堂”、建于清光緒34年的茶商客館“怡心樓”等等,無不精美講究,內涵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。距古村數百米遠之外,兩山之間架起了上大下小兩座觀景橋,那是游客觀賞油菜花的好去處,也是篁嶺的步行交通要道。不少車主表示,明天三月煙花季節,還要再來篁嶺。
客串大畈 百聞終一見
中午12點許,宏旭北京現代車主與采風團一行向江灣鎮大畈村進發。到達村口時,用巨型硯材雕刻的“中國硯村大畈”碑座迎接大家。在村口農家樂餐廳,大家品嘗了一頓地道的以蒸、糊為特色的婺源農家菜,對徽菜文化多了一份接地氣的體驗。
采風團一行一邊走訪,一邊仔細觀摩歙硯產品,一些讀者現場購買以作紀念。上饒宏旭汽車公司的曾經理傾心傳統文化,他捧著屬于自己的歙硯名作告訴記者,家居收藏,作為四大名硯的歙硯,有機會到了婺源,就應該收藏一方以明心志。
經典熹園 難忘的記憶
下午約3點鐘,車主們到訪位于縣城的熹園。該園由婺源朱子實業有限公司斥資打造,是展示婺源“書鄉”“茶鄉”“硯鄉”風采精彩集約的窗口,也是熠熠生輝的江南文化園林景觀,同時是文化產業示范基地、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。
迎接大家的先是“善慶堂”,這是一座建于清末的典型徽派民居,表現出以天井為核心,趨向方正平衡、左右對稱的中庸格局。緊接其后的是“澹成堂”,原屋主是清中后期大茶商朱煥文,他重義輕利,史上留名。該屋門前有一株古老的板栗樹,講解員說,“栗”與“利”同音,是屋主人寄托經營順利心愿的標志。
據說,“澹成堂”取名于“淡泊名利才能成功”的思想,現辟為婺源茶文化展示館,里面有婺源傳統綠茶,也有新創的白茶、黃茶等新品。
接下來是“朱家祠”,又名“篤慶堂”,建于明朝中期,為朱家莊朱氏家祠。整個建筑端莊肅穆,三進二天井格局,門口是朱熹當年手書的“孝”字碑。行進其間,人們仿佛感受到了朱家祠那厚重的文化積淀和崇尚禮教的優良家風。
熹園以兩座池塘為核心布局。在座池塘后,是的紫陽書院。書院大堂貢奉著朱熹、程顥、程頤三位“程朱理學”的開創者和集大成者的塑像,大堂是朱子后學的講學場景,1:1比例塑造,十分形象。書院中,陳列著歷史上出版的多種朱子學術著作,濃濃的書卷氣息讓到訪者無不凝神矚目。
在講解員帶領下,轉進到另一處池塘周邊,那里是歙硯產品展示與制作基地。從幾百元的產品到幾十萬一尊的作品,采風團一行人嘖嘖聲四起,紛紛表示大開眼界。在歙硯創作室,多位在聚精會神進行藝術創作,大家靜靜觀賞,無不流露出尊敬的神情。
“熹園真是值得來的地方,一二個小時內,千百年時光中,可以盡得婺源朱子文化、茶文化、硯文化精華?!焙晷癖本┈F代參加過多次自駕游活動的車主方先生告訴記者,此行不虛,帶著孩子來感受一下歷史,“篁嶺+熹園”,的確是經典的婺源一日游線路。